2006年2月1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红包换了压岁险 全家盼过平安年
本报记者 陈卓

  过年的余味未了,不少孩子拿着厚厚一叠压岁钱还不知道该怎么花。不过,家在宁波、今年读高中一年级的彬彬,收到的“压岁红包”可是有点不一样——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民币,而是为教育基金“加油”的“压岁险”。
  据有关调查显示,以前收到压岁钱后,大多数孩子会想到用压岁钱买玩具、买好吃的或是请客。今年开始,一些人想到了让压岁钱“变脸”。
  “‘压岁险’是不错的选择。既能表达心意,又能达到构筑保障的目的。当然,年味不少,孩子照样拿红包!”对家长而言,将保险作为“红包”送给孩子,既表达了对孩子保平安、盼成才的愿望,也好为孩子的未来储备教育金。
  一时间,压岁钱变身“压岁险”,成了今年春节期间保险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。
  有些更时尚的家长,把压岁钱变成了一种“无形资产”——引导孩子亲近更多的美景、感受更多的人文情怀,“压岁游”也逐渐兴起。
  社会学家认为,理财渠道日益增多,使大家的“压岁钱”有了更多的化身,也有了更多的新意。年年岁岁相似的压岁钱,逐渐走向了科学化理财的时尚领域,不但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家庭经济的压力,还消除了通常的“压岁钱”可能带来的相互攀比、流向游戏机房等负面作用。